萬物生長靠太陽,但是一到春夏季節,不少人就開始“躲著”太陽走。陽光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但現代人整日上班早出晚歸,吃飯叫外賣、上下班開車,與陽光接觸的機會少之又少。
因此,現代人濕重的現象很明顯,免疫力也沒有那么強健。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太陽必須曬起來!
不曬太陽是生活陋習
丹麥一項長達26年的研究發現,多曬太陽能顯著延長壽命,即使是由于過度暴曬誘發皮膚癌的患者,平均壽命也比普通人長了6歲。
研究負責人佩爾·林德維斯特博士表示,雖然該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不曬太陽”與“吸煙”并列為高死亡風險因素是能夠成立的。
這意味著,“不曬太陽”已經成為繼吸煙、肥胖和不運動后,人類第四種典型的健康惡習。
曬太陽,不忘這四處
曬太陽很簡單,但曬對太陽可不那么容易。
01 曬頭頂補陽氣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所以曬太陽時,一定要讓陽光曬過頭頂,以通暢百脈、調補陽氣。
02 曬后背調氣血
人體腹為陰,背為陽,且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均分布在后背,所以曬曬后背有助于補充陽氣。
03 曬腿腳祛寒氣
俗話說“寒從足下起”,陽虛體質的人一年到頭腿腳都是冷冰冰的,這種情況最應該曬曬腿腳。
陽光可以帶走腿腳的寒氣,還能加速鈣質吸收,幫助預防骨質疏松。
04 曬手心促睡眠
人們曬太陽時很少顧及手心,而手心恰恰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勞宮穴。
勞宮穴為心包經腧穴,五行屬火,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經常曬曬勞宮穴,可以起到舒緩疲勞、促進睡眠、強心益氣的作用。
曬太陽也有“警戒線”
1、掌握時間
曬太陽的時間可選在上午9點到10點或者下午3點到4點,可暴露四肢和面部的皮膚于陽光下,每天曬半個小時左右。
兒童可適當減少時間,成年人可適當延長時間,并根據每個季節光照時間長度以及個體反應來靈活掌握和調節。
2、注意衣著
皮膚暴露面積越大,日曬效果越好。因此,在環境允許情況下,衣著可以盡量少些。
3、注意防護
陽光中紫外線過強會傷害眼睛,增加白內障發生危險,因此曬太陽時建議戴副墨鏡或者戴頂帽子,遮擋照射眼部的光線。
4、走出戶外
盡管隔著玻璃也能感受到溫暖,但玻璃窗阻斷了能幫助合成維生素D的紫外線,達不到促進補鈣的目的。
5、注意補水
陽光照射后易出汗,尤其是年老體弱者。應及時補充水分,避免造成脫水甚至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