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身邊的人抱怨:“頭痛、睡不醒、沒力氣,又神經衰弱了!”相信你一定也有“神經衰弱”的時刻吧!到底什么是神經衰弱?我們該如何應對神經衰弱呢?
目前隨著醫生對神經衰弱認識的變化和各種特殊綜合征和亞型的分出,本病的診斷逐漸轉變為抑郁癥、焦慮癥,但疾病的內核并沒有發生變化。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和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神經衰弱的核心癥狀在于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癥狀為主,特征是持續和令人苦惱的腦力易疲勞(如感到沒有精神,自感腦子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持久,記憶力差,思考效率下降)和體力易疲勞,且經過休息或娛樂不能恢復。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臨床癥狀:
1 慢性疲勞
疲勞是神經衰弱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身體和精神極易疲勞。患者經常抱怨用腦后或活動后出現乏力和精力耗竭感。
2 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亦是神經衰弱癥的突出表現之一。最常見的是入睡困難、輾轉難眠,以致心情煩躁,更難入睡。其次是多夢、易驚醒,或感到睡眠很淺,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還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覺又覺腦子興奮,難以成眠,表現為睡眠節律的紊亂。
3 軀體癥狀
軀體癥狀很常見,通俗來說就是“從頭到腳都不舒服”,如頭痛頭暈、頸部酸痛、胸悶氣短、心慌、胃部不適、尿頻、肌肉酸痛、肢體麻木及發涼等。
4 認知功能下降
主要表現為注意力集中困難、記憶力下降、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
5 興奮癥狀
患者在閱讀書報或收看電視等活動時精神容易興奮,不由自主地回憶和聯想;對指向性思維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維卻很活躍,控制不住;有的患者還對聲光敏感。如若懷疑自己患上神經衰弱,不要盲目吃藥,更不要輕信游醫,最好到正規的心理精神專科醫院就診和治療。
消除對疾病的恐懼心理,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上注意均衡營養,可以多補充一些酵素類食物。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堅持鍛煉身體,適當參加一些文娛活動,增強體質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