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明明沒有磕碰的記憶,卻發現身上無緣無故多出幾塊淤青,青一塊、紫一塊,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大面積的淤青。這是怎么回事呢?
為什么會產生淤青?
淤青是由皮下出血造成的。一般當皮膚組織受到猛烈撞擊時,血管隨之受損或是破裂,血液從這些受傷的血管中滲漏到周圍的皮下組織中,最終形成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淤青。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稍微有點磕碰就會出現大片淤青,甚至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出現淤青,很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01 血管彈性缺失
年齡的增長、日曬、激素等都會導致我們的血管失去彈性、收縮能力降低,凝血機制作用大大減弱。再者,膠原蛋白、維生素C等的缺乏也會導致血管變脆。
02 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是人體的凝血因子,它能幫助血管收縮,修復血管損傷。血小板減少會讓受損的血管像漏水的管子一樣不停地向組織中滲出血液,形成淤青。維生素B12或葉酸的缺乏;一些惡性腫瘤,病毒感染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血小板生成障礙;而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類藥物的使用也可能破壞血小板。
03 血流速度過慢
血液雜質過多,濃稠度過高,會減慢血液流動速度。一旦出現堵塞,就可能出現淤青。因此,血淤體質者以及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易出現淤青。此外,身體缺乏鍛煉、新陳代謝過慢也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04 凝血因子缺乏
我們人體中有十幾種凝血因子,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導致凝血反應受阻。先天性的疾病,如血友病會造成凝血因子的缺失;而維生素K的缺乏會導致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礙;一些藥物服用不當也會影響凝血功能。
身體出現淤青時怎么辦?
馬上在磕碰部位進行冰敷。冰冷的溫度會使血管壁收縮,減少流向血管破損處的血液量,有助于減少滲入周圍組織的血液,減輕淤青的范圍和程度。如果受傷部位是可以抬高的四肢,盡量抬高受傷部位,減少出血。在24小時后,可以在瘀青部位進行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淤血代謝。
切記不宜在受傷早期進行熱敷,不然會加重出血。一般淤青會在2周內自行慢慢消退。如果你長時間反復出現非外傷后的淤青,那還是有必要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比如血常規、凝血功能、微量元素等,排查一些器質性疾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