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哪種營養成分最遭人“嫌棄”,恐怕非脂肪莫屬了。而在脂肪的族群里,最讓營養專家討厭的,一定是“反式脂肪”了。
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逆態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或多元不飽和)。和其他可在飲食中攝取的脂肪不同,反式脂肪對健康并無益處,也不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世界衛生組織更是呼吁各國爭取在2023年前停用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的來源
1、天然食物
天然反式脂肪主要來自于反芻動物,如牛羊肉以及乳和乳制品。數據顯示,每100克生鮮牛羊肉含反式脂肪0.40克,液態奶0.08克。另外,根據媽媽們膳食結構的不同,母乳中或多或少會有少量反式脂肪。但天然食物中的反式脂肪對人體并無害,真正有害的是人造反式脂肪酸。
2、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是指人造反式脂肪,主要包括部分氫化的植物油、精煉的植物油、長時間的高油溫烹飪。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常溫下是半固體,具有耐高溫、不易變質、能增添食品酥脆口感、易于長期保存等優點,因此被大量用于加工食品中。
反式脂肪的危害
反式脂肪可謂美食背后的健康殺手。研究證實,它會增加人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據世衛組織估計,每年有50多萬人因攝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同時還會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這三點都與心臟病相關。它還能降低起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會讓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導致心臟病等。
如何減少攝入反式脂肪
01 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
調查顯示,中國人吃進去的反式脂肪大約有29%來自牛羊肉、奶制品,接近50%來自于植物油,其余來自其他加工食品。雖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黃油、奶油低不少,但是大眾吃奶油、黃油少,吃植物油多,因此要注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使用量。
02 學會看食品配料表
氫化油脂在標簽配料表中常見的“馬甲”包括:氫化XX油、部分氫化XX油、XX起酥油、人造XX油、麥淇淋、植物黃油、酥皮油……消費者在購買包裝食品時,若配料表中包括上述成分,要多留意標簽上的營養成分表,可以選擇不含反式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較低的食品。
03 煉乳替代咖啡伴侶
咖啡伴侶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災區”,配料中的奶精(植脂末)就是以氫化植物油為主要原料的物質。建議人們喝咖啡時別加咖啡伴侶,用牛奶或煉乳代替最好。高血脂人群還可選用脫脂牛奶和淡煉乳。值得提醒的是,市場上常見的“二合一”或“三合一”速溶咖啡一般是咖啡和咖啡伴侶的結合,含不少反式脂肪酸,不推薦購買。
04 多補充酵素
研究發現,膳食纖維能加快反式脂肪酸的排出,而酵素產品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酶,脂肪酶能夠逐步地將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就是可以水解脂肪,能有效分解反式脂肪酸。因此,可選擇補充相關酵素產品以加速反式脂肪酸的分解及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