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測的體溫是37.3℃,算不算發燒?體溫多高就是發燒?體溫怎么測才更準確?
體溫,是阻擋疾病的一道防線
人類的正常體溫一般是36.0℃-37.0℃(腋下)。我們可能自己不覺得有什么,但是這個溫度在自然界算是“超高”的了,畢竟年平均氣溫最高的地方,也才34.5℃。實際上,人體維持這么高的溫度,就是為了創造致病微生物不適宜的生活環境,來減少疾病的入侵。
美國愛因斯坦學院的科學家阿圖羅·卡薩德瓦爾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無處不在的真菌,卻很少存在于人體內部。可以說,體溫幫我們擋下了不少的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除此之外,體溫越高,身體中的免疫細胞也越活躍,能更好地殲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維護身體的健康。因此,在正常體溫范圍內,體溫越高,免疫力越強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人的體溫也并非一成不變,它是動態的。
什么樣的體溫才算發燒呢?
人的體溫一般以口腔、直腸和腋窩的體溫為代表,正常值是:
直腸溫度:36.5℃~37.7℃
口腔溫度:36.3℃~37.2℃
腋下溫度:36.0℃~37.0℃
額溫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汗水、頭發、氣溫等等,因此準確度有限,一般用于無接觸的快速篩查。更加簡便準確的測溫方式還是以水銀體溫計測量腋下溫度為主。在臨床上,又把腋下溫度37.3℃以上的體溫稱為病理性發熱,也就是說,腋溫達到37.3℃以上時,我們可以認為是生病發燒了。而發燒也有幾個檔次,一般來說:
低熱:腋下溫度37.3℃~38.0℃
中度發熱:腋下溫度38.1℃~39℃
高熱:腋下溫度39.1℃~41℃
超高熱:腋下溫度41℃以上
而像腋溫到了37.1℃、37.2℃,多數都是生理性體溫升高;還有的人平常腋溫都是36℃以下,突然升高到了36℃快37℃,這類情況也不用過度反應,及時關注體溫變化就行。
影響體溫變化的因素
晝夜因素
人在不同時間段的體溫不同,一般清晨2-6時體溫最低,在下午4-8時體溫最高,其溫度的波動范圍在0.5-1℃之間,不過這種變化人自己是很難感覺到的。
性別因素
經過調查發現,一般女性的體溫普遍要比男性稍高,尤其在妊娠期間或者月經前期,女性體溫會一直處于升高的趨勢。這種體溫波動主要是與孕激素分泌周期有關,而男性則不會受此影響。
年齡因素
一般新生兒體溫要比成年人要高,因為新生兒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其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無法很好地調節體溫,所以很容易波動。老年人由于代謝率低,故體溫偏低。
其他因素
除了上面常見的情況外,外界氣溫的變化、飲食、季節變換等都會影響我們的體溫。總的來說,體溫變化并不是壞事,只要在正常的范圍內都是正常的,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