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新冠、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諾如病毒、腺病毒……這個秋冬季熱搜被各種病毒輪流刷屏,不少人被折磨得心力交瘁。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屬于杯狀病毒科,具有感染劑量低、排毒時間長、外環境抵抗力強等特點,是引起急性胃腸炎常見的病原體之一。諾如病毒感染的常見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以腹瀉居多,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
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即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是一種RNA病毒,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或經污染的手和物體表面傳播,病人感染后多出現上呼吸道癥狀。合胞病毒潛伏期通常為2~8 天,向體外排毒可以持續1~3周。早期感染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等。兒童感染合胞病毒后的典型病癥是發燒、咳嗽、鼻塞、流涕。成人感染之后的典型病癥與普通感冒十分相近,例如低燒、咳嗽、鼻塞、流涕。
腺病毒
腺病毒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通常為3-8天,感染后大多癥狀輕微或無明顯癥狀,多數呈自限性。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等患者感染后引發嚴重疾病的風險較高,可出現重癥和危重癥,甚至死亡。患者或無癥狀感染者可通過飛沫、接觸和糞口等途徑將病毒傳播給他人。
流感病毒
流感起病急,發熱(部分可達39-40℃),伴畏寒、寒顫、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局部癥狀等。部分患者癥狀輕微或無癥狀。兒童的發熱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患乙型流感時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也較成人多見。
肺炎支原體
肺炎支原體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可引起間質性肺炎,全年均可發生,但以秋冬季為高發季節。肺炎支原體感染后的主要癥狀包括咽炎、鼻炎、氣管炎和毛細支氣管炎等,也可見發熱、頭痛、畏寒、咳嗽、全身不適、明顯疲乏、食欲不振等癥狀。
如何多病共防
保持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場所,外出正確佩戴口罩。注意呼吸道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接觸感染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定期清洗和消毒常接觸的物品表面。
對于有針對性疫苗的流行病毒,可以提前接種預防,不過要注意接種并不代表一定能獲得免疫,日常還是要做好防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身體處于健康狀態,有助于提高抵抗力。加強個人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腹瀉、乏力、惡心等癥狀,及時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