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大家對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的需求直線上升。各種各樣的取暖設備陸續登場,看似為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也使得燙傷問題高發!
超過45℃就可能燙傷!
很多人認為,只有高溫才會引起燙傷。事實上,人體燙傷的閾值是45℃!
與高溫燙傷不同,長時間持續接觸中等溫度(一般指44~50℃)的熱源,也會造成從真皮淺層向深層及皮下各層組織的漸進性損害,這種燙傷稱為低溫燙傷。
對人體來說,45℃是什么概念?市面上常用的取暖設備,基本都能達到40~50℃的平均溫度。
入冬以后,天氣變冷,人們睡覺時喜歡在被窩里用暖水袋、暖寶寶取暖,由于入睡后皮膚敏感度降低,若緊貼熱水袋的位置長期不換,第二天醒來就會發現局部被燙起了一個水皰,這就是低溫燙傷,每年冬春季都是低溫燙傷的高峰期。
低溫燙傷比高溫燙傷更可怕!
當人們碰到高溫東西時,會一瞬間感到疼痛,也就自然躲避,接觸時間并不長,這種燙傷往往只是一度或淺二度燙傷,大多能自愈。
低溫燙傷則不同,接觸的部位會逐漸適應慢慢升高的溫度,即使出現燙傷,創面疼痛感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者皮膚變白的現象,通常燙傷面積也并不會太大,很難被及時發現。
但實際上,低溫燙傷嚴重時可出現肌膚深部組織損傷,如果處理不當,甚至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愈合。
所以,某些情況下持續低溫燙傷比直接燙傷更嚴重。
出現低溫燙傷怎么辦?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先用涼毛巾或涼水沖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同時保持局部干凈衛生,保護水泡,切忌挑破,抬高患肢,減少活動,然后要及時就醫。
切忌使用冰塊降溫,更不要用醬油或牙膏涂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對緩解燙傷的作用很小。
因為低溫燙傷會傷及肌膚的深部,治療的時間也應延長,直徑大于2厘米的創面,局部換藥的時間會比較長,愈合后瘢痕明顯,必要時須手術把壞死組織切除,建議到專科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如果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得過高,也不要整夜使用,不要長時間地貼近暖氣片等取暖設備。使用熱水袋、暖寶寶取暖時,時間不要過長,更不要直接接觸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