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創面?
慢性創面是指因糖尿病、血液循環障礙、感染或長期壓迫等原因,導致傷口無法在正常時間內愈合的情況。這類傷口常伴隨疼痛、反復感染,甚至可能引發截肢等嚴重后果。據統計,我國約1.5%-20.3%的外科患者受此困擾,治療難度大且費用高昂。
傳統療法的局限性
目前,慢性創面的治療手段包括清創手術、植皮、高壓氧療法等,但這些方法或因副作用大、或因效果不穩定,難以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方案,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我們熟悉的“益生菌”或許能成為突破口。
益生菌:不只是腸道健康小能手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常見于酸奶、發酵食品中。過去,它們因調節腸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而聞名。但最新研究表明,益生菌的作用遠不止于此——它們還能直接作用于皮膚傷口,加速愈合!
益生菌如何幫助傷口愈合?
1???抑制感染:“以菌攻菌”
- 慢性傷口常被耐藥細菌和生物膜“霸占”,抗生素難以起效。而益生菌能分泌乳酸、過氧化氫等天然抗菌物質,直接殺死或抑制致病菌。
- 例如,羅伊氏乳桿菌產生的“羅伊氏素”可對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甚至能干擾細菌的“通訊系統”(群體感應),阻止它們抱團形成頑固的生物膜。
2???滅火炎癥,為修復鋪路
- 慢性傷口長期處于“發炎狀態”,過多的炎癥因子會阻礙新組織生長。益生菌能調節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減少促炎因子(如TNF-α、IL-6),讓傷口從“戰火紛飛”轉向“和平重建”。
3???加固皮膚屏障
- 益生菌能刺激角質細胞增殖,加速傷口表面的上皮化。例如,鼠李糖乳桿菌可增強皮膚細胞間的緊密連接,像“水泥”一樣填補縫隙,防止細菌入侵。
- 某些菌株還能提升皮膚中的神經酰胺水平,幫助鎖住水分,增強皮膚防御力。
4???促進血管新生,輸送營養
- 新生血管是傷口愈合的“生命線”。實驗顯示,局部使用植物乳桿菌可增加血管密度,改善傷口血液供應,為細胞修復提供更多氧氣和營養。
5???營養加持,雙管齊下
益生菌在代謝過程中會釋放維生素、短鏈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甚至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D和E——這些成分對膠原蛋白合成和抗炎至關重要。
未來展望:從實驗室到臨床
目前,益生菌治療慢性創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動物實驗和小規模臨床試驗中。例如,一項針對糖尿病足患者的試驗顯示,局部使用植物乳桿菌可使傷口愈合時間顯著縮短。科學家還在探索“工程菌”——通過基因改造讓益生菌攜帶特定修復因子(如CXCL12),進一步加速愈合。
當然,挑戰依然存在:不同患者的皮膚菌群差異大,最佳菌種、劑量和使用方式仍需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益生菌為慢性創面治療開辟了一條充滿希望的新路徑。
本文科普內容基于王礬,鄭欣宇,徐丹等.益生菌促進慢性創面愈合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學,2025,46(3):378-382.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