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人聽說過幽門螺桿菌,對幽門螺桿菌也有些大概的了解。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胃黏膜的革蘭陰性微需氧菌,很多胃病與之相關(guān)。
大多數(shù)人在兒童時期就已經(jīng)感染了,如果一旦感染,不給予根除治療的話,很少會自然根除,可持續(xù)終身。
Hp根除治療中的不良反應
01、治療體驗不佳
目前普及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有PPI加上2種抗菌藥,有些患者使用抗菌藥會導致口苦、胃部不適,或者對某些抗菌藥過敏等產(chǎn)生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很高,部分患者不得不中斷治療,造成根除治療失敗。
02、耐藥率升高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幽門螺桿菌耐藥株出現(xiàn),對抗生素耐藥性的逐年上升,也因為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導致根除率已經(jīng)明顯降低了。因此,我們要探索其耐藥機制和尋找新的有效治療方案。
03、腸道菌群失衡
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的腸胃中益生菌的數(shù)量和比例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是會因為某些因素的影響而打破。
長期的服用或濫用抗菌藥,會使腸道內(nèi)的有益菌群無法生存而出現(xiàn)失衡,導致消化不良,甚至會發(fā)生嚴重的偽膜性腸炎、艱難梭菌腸炎;使用抗生素的同時,也會導致胃酸降低,胃酸的殺菌作用下降,有害菌過多停留于胃或到達腸道,直接損害胃黏膜,加劇胃腸功能紊亂。
在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中,我們不但要關(guān)注其不良反應,還要在治療的過程中注意腸道菌群變化和如何恢復的問題。
臨床實驗表明,在治療幽門螺桿菌的同時,口服腸道益生菌會帶來意象不到的效果。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多主張益生菌作為根除幽門螺桿菌的一線首次治療。
益生菌在Hp治療中的作用機制
為什么益生菌能夠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呢,其作用機制可以簡單概括為:
01
? ? ? ?競爭性粘附
幽門螺桿菌是通過鞭毛穿透厚層黏液,粘附在胃粘膜層的上皮細胞上;益生菌也可粘附在上皮細胞,與幽門螺桿菌競爭粘膜上皮細胞結(jié)合位點,從而減少上皮細胞的粘附。經(jīng)研究認為,益生菌可能會通過分泌一些抗細菌物質(zhì),達到阻礙幽門螺桿菌對胃上皮細胞粘附。
02
? ? ? 抗炎作用
益生菌能夠降低胃黏膜的炎癥反應;同時,益生菌還能通過對機體免疫反應的調(diào)節(jié),增強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和腸道的屏障功能;還有些益生菌可以通過刺激胃腸道黏膜產(chǎn)生分泌型IgA,從而提高胃腸道粘膜防御功能,增強對Hp的免疫力。
03
? ? ??抑制或直接殺死Hp
益生菌可以分泌有種抗菌物質(zhì),比如乳酸桿菌能夠分泌一些細菌素、有機酸和短鏈脂肪酸等物質(zhì),這些可以抑制甚至消滅幽門螺桿菌,并且能夠降低尿素酶的活性,抑制Hp在胃黏膜的定植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