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鹽量超標,身體會發(fā)出“信號”
過量攝入食鹽是引發(fā)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專家表示,鹽吃太多除了增加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還有可能間接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
當發(fā)現(xiàn)身體出現(xiàn)以下異常,可能是你的攝鹽量過高了!
一旦攝入了很多鹽,人體體內(nèi)的鹽和水的電解質(zhì)平衡被打破,出現(xiàn)失衡狀態(tài)。此時,為了恢復平衡,大腦便會發(fā)出“想喝水”的信號。
尤其是在吃炸雞腿、薯片、烤鴨等高鹽食物時,還要搭配著飲料,這樣很容易產(chǎn)生口干、想喝水的感覺,增加腎臟負擔。最好是為邊吃邊喝水,讓腎臟慢慢排泄出身體里多余的鈉和鉀。
人在缺水的狀態(tài)下是很難去思考問題的,而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變得低落。
吃太多鹽是會令人出現(xiàn)脫水的癥狀,如果此時你在工作、學習的話,那么你的大腦會變得反應(yīng)遲鈍、思考能力降低。
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長胖的跡象,但是手指、足部莫名腫脹起來,那可能是你最近吃太多鹽了,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一般來說,局部腫脹的癥狀會在一天后會消失,不過也是要警惕持續(xù)、長期攝入過量的鹽,這樣延長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
喝水并不是導致尿頻的唯一原因,鹽吃多了同樣會導致尿頻。
這一種現(xiàn)象是因為身體自我調(diào)節(jié)機制出現(xiàn)異常,腎臟器官需要通過不斷工作,目的就是為了將身體內(nèi)多余的鹽排出來,維持水鹽平衡。
食鹽攝入過多,增加血管的壓力,引起腦水腫,甚至擠壓神經(jīng),從而造成頭痛。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表明,如果將食鹽日攝入量從9克減少至3克,可使頭痛幾率降低31%。
食鹽攝入過多很容易造成組織之間的水分潴留,長此以往,細胞缺少水分,造成皮膚干燥、長皺紋等。
小心生活中的“隱形鹽”
我們說的“鹽”,其實指的是鹽所含的“鈉”。減少攝鹽量,不僅僅是少吃咸味的食物,還要警惕一些食品中的鈉含量。
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教授何鳳俊說,大部分食鹽攝入來自家庭烹飪用鹽,而當前的一個趨勢是加工食品、街頭小吃、餐館和各種快餐連鎖店快速發(fā)展,需要注意這些食品中的含鹽量。
從食品的包裝成分上,我們就能看到標注的鈉含量(即鹽含量)。那么,到底有哪些日常食品藏著“隱形鹽”呢?
各種零食
一些餅干、甜面包、點心類的食物,幾乎都藏著隱形鹽。為了更好的口感,這些食品在加工前都要加入含鈉的輔料。
另外,涼果蜜餞、果脯果干等酸味零食的鈉含量也高,很容易被人們忽略。蜜餞、果脯一般是經(jīng)過長時間在鹽水里浸泡,再取出來曬干,用糖腌制。
一些咸味的零食,如魷魚絲、牛肉干、海苔、薯片、瓜子等,由于加入含鈉的添加劑(檸檬酸、鈉苯甲酸鈉)較多,一般含鹽量高。
各種調(diào)味料
平時我們做菜加的醬油,含鹽量是很高的,除此之外,辣椒醬、豆瓣醬、雞精、味精、蠔油、腐乳等調(diào)味品更是含鹽量高的“大戶”!
而100克豆瓣醬相當于15克食鹽,100克醬油相當于15~20克食鹽。所以,大家在添加調(diào)味料時,要有所克制,少放一些。
腌肉制品
我們常吃的臘肉、火腿、午餐肉、肉松等加工類肉制品都含有較高的鹽。
例如,臘肉的含鹽量高達5~10%,它需要通過大量的鹽來加工,以便于長期風干時可以抑菌、防腐,還能保持肉質(zhì)的鮮嫩。
速食、快餐食品
經(jīng)過調(diào)查,一盒方便面含有6.2克鹽,一包方便面的含鹽量相當于人一天需要攝入的總鹽的量。
即使是沒有加調(diào)味料的食物,也有高鹽的風險,如100克掛面,其含鹽量1.6克。此外,還有披薩、漢堡、油條、早餐麥片、包子、饅頭等。